作者:陳建豪 出處:2007年3月號/向古人學習
台灣的七年級生,正閃耀全世界:拿下澳洲網球賽雙打銀牌、世界調酒冠軍、世界盃機器人足球賽冠軍、日本圍棋「女流最強」等頭銜。
選擇一條冷門錄,卻能成為熱門人物,這群七年級生正改寫成功的定義。
第一位在奧運會上奪牌的華人、有「亞洲鐵人」封號的楊傳廣,在今年1月底病逝,結束他傳奇的一生。
楊傳廣在26歲時,便將台灣體壇帶向世界,勇奪奧運男子十項全能銀牌,而這樣的成績並非後繼無人。
就在楊傳廣辭世的前兩天,現年17歲、22歲的詹詠然、莊佳容,也在世界網球四大賽事之一、澳洲網球公開賽中,取得台灣前所未有的好成績,拿下女子雙打銀牌,閃耀世界舞台。
行行出狀元,打破魔咒讀書高
而事實上,近大半年來,稱霸世界舞台的台灣年輕人,發光發熱的,不僅僅只在體育項目上。
例如在調酒領域,年僅20歲的龔惠君在五個月前,於希臘打敗來自48個國家的選手,拿下世界盃調酒大賽冠軍,也是台灣最好的成績。
而從未闖進世界盃足球賽的台灣,也在機器人足球賽中大放異彩。淡江大學電機系師生於德國拿下「2006年世界盃機器人足球賽」冠軍,同樣打敗17個國家,從50支隊伍中,脫穎而出。
在世界舞台上,不斷刷新紀錄的,還有年僅17歲的旅日棋手謝依旻。
去年聖誕節當天,在日本圍棋界所舉辦的「女流最強」賽事中,謝依旻創下兩項紀錄:第一次由非日本人摘下「女流最強」頭銜、同時也是有史以來年紀最輕的冠軍棋士。
最近類似這樣,年僅20歲甚至以下的七年級生,卻已經在世界舞台綻耀光芒的例子,已經愈來愈多。
「唯有讀書高」的魔咒,似乎已經壓抑不了台灣年輕世代。
阻力變助力,自己喜歡最重要
拿下世界調酒冠軍的龔惠君,曾經被親友貶低:「女生學什麼調酒?」15歲便拿下亞運高爾夫球銀牌的潘政琮,曾因家境不好,被諷刺: 「高爾夫球是給有錢人玩的,不是窮人!」拿下澳網雙打銀牌的詹詠然則曾被勸說:「台灣人不可能在網球項目出頭。」然而這些「阻力」,卻也成為了這些年輕人最好的「助力」。
「台灣之前沒有人做過,不代表我不行!而且最重要的是,我喜歡我選的這條路,至於別人是否喜歡,與我無關,」這幾乎是每個「超低齡世界冠軍」的共同回應。
「現在是行行出狀元的年代,愈是冷門的一條路,也愈有可能讓年輕人提前變成熱門人物,」在教育界服務40寒暑、看著上萬名學生來去,高雄高工校長孫明霞認為,乖乖念書、補習、考大學,已經不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。
甚至,有不少家長,更是主動把自己的子女,推上「冷門路」做「熱門人」。
在去年,以17歲的年紀拿下日本圍棋「女流最強」封號的謝依旻,就是一個例子。
謝依旻的父親謝瑞彬,曾從事補教業,也教出過聯考榜首,然而當他發現自己的女兒有過人的數字天分,兩歲就會背九九乘法時,他並沒有強迫謝依旻往傳統的教育體制發展,而是鼓勵她朝自己最感興趣的圍棋領域走。
「我在補習班教書時,看到一種怪現象,一大群人一起悶著頭競爭,卻也一群人一起失業;所以我希望讓依旻能有獨特的競爭力,」拿下「女流最強」賽事,謝瑞彬的女兒,在未滿18歲之前,已經獲得了約130萬台幣的獎金,前途無可限量。
風氣變,家長帶小孩做科展
事實上,台灣家長對於子女的栽培,從來就不曾少過,只不過栽培的方式,正在大幅轉變中,也讓台灣多了許多世界冠軍。
在十年前差點成為不適任教師、卻在三年前由全國教師會遴選為第一屆「SUPER教師」,銘傳國中老師李健次,感慨最深。
「以前帶學生參加科展比賽,還有家長跑來抗議,說我們占用學生念書的時間,」李健次苦笑著補充,「現在則是一堆家長,透過各種管道,要我們帶著他們的小孩做科展。」
2003、2004年,李健次帶著學生,參加德國紐倫堡發明展比賽,而當學生拿下獎牌時,李健次形容自己也如同拿下「免死金牌」一樣,可以對學校、家長都有交代。
「現在連熬夜做科展,家長都沒意見了,還會送宵夜來,」李健次栽培出來的幾位學生,憑著在國際科展奪牌,都能保送建中、或師大附中,基測成績不再是唯一。
昔日聯考差,今日躍上世界
而能躍上世界舞台,受益最大的,其實還是選手本身。
為了參加世界盃機器人足球賽,淡江大學電機系研究生黃楷翔、劉智誠等十多位選手,在實驗室中,都有一張自己的行軍床。「累了就睡、也沒有什麼寒暑假之分。」
在農曆過年前夕,依舊待在實驗室中測試機器人的協調性,這批研究生的目標只有繼續拿下2007年的世界冠軍,讓學弟妹能獲得更多補助款。
「出國比賽會發現,每一個國家每年的水準,都是跳躍式的成長;去年冠軍的隊伍水準,到了今年,就是平均水準,」黃楷翔認為,出國比賽,對自己的實力,有明顯的幫助。
而年僅23歲的劉智誠,隨著系上年年參與世界盃比賽,已經前往過奧地利、日本、德國等國家,也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與自己年齡相仿的選手。
「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台灣之外,還有這麼大的世界;但幾次出國之後,我甚至考慮要在外國工作,」劉智誠認為每個國家的選手都有特色,透過國際比賽、交流,是最佳的截長補短機會。
帶領學生參加比賽,淡江大學電機系教授翁慶昌不諱言指出,私立大學的學生,某程度而言其實是聯考制度的戰敗者,然而這群「戰敗者」卻能活躍於世界舞台,背後代表的意義很深遠。
「成功的定義,正在被我的學生改寫,」翁慶昌指出,隨著機器人逐漸成為下一波產業新趨勢,跟著他得獎的學生,還沒畢業就有企業主動來提供工作。
冷門路上的熱門人物,正是這一群七年級世界冠軍的寫照。
-------
我說:
- 很欣慰看到「行行出狀元」的價值持續不斷的被強調、被高舉。尤其看到對自己的追求很清楚、而又勇敢去追的人越來越多,繼續堅持信念待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,忽視外界異樣的眼光。很棒!
- 「台灣之前沒有人做過,不代表我不行!而且最重要的是,我喜歡我選的這條路,至於別人是否喜歡,與我無關」我要誠心的為這句話鼓掌!以前媽媽也勉勵過我這句話,誰說每個人的目標都要是「符合大眾期待的?」生活是「我」的、世界是「我」的,能夠搞清楚自己需要什麼、想要什麼,就勇敢追求啊!
- 「透過國際比賽、交流,是最佳的截長補短機會」回到平實面來說,踏出國際、放眼國際本身,真的是極佳的成長契機,無論是什麼人在什麼領域皆然。所有的國際接觸起頭都不容易、都很挫折,可是一旦開始進入狀況、向前邁進,成長提升的空間真的會跳躍性的轟轟烈烈推展下去,為與不為而已。對於台灣這樣的一個蒫爾小島,我們尤其需要不斷強調追趕國際化腳步的重要性啊!我們的政客快別繼續讓國家政策、方案故步自封下去了吧!!!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